中文

Beckman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产品中心 > Beckman
Beckman

杏彩体育注册外周血原幼淋髓同框为哪般?成熟粒细胞中含Auer小

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(ALL)是儿童常见血液病。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(ETP-ALL)属于早期非成熟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(T-ALL),占T-ALL的
分享至:

返回产品列表
详细介绍

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(ALL)是儿童常见血液病。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(ETP-ALL)属于早期非成熟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(T-ALL),占T-ALL的15%,约占儿童ALL的2.25%[1,2],临床少见,是一类具有独特免疫表型的高危疾病。

  9岁女性患儿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伴食欲减退,于2022年8月5日来我院急诊就诊。急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且分类异常,同时伴有红系异常及血小板的明显减少。为进一步诊疗,以“白细胞增多待查”、“贫血待查”收治入院,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。最终临床结合流式免疫分型及相关检查诊断为ETP-ALL。

  患者首次血常规WBC 114.76×109/L,散点图提示白细胞分类异常。同时伴有红系的异常,有大细胞贫血的特点,且有PLT的明显减少。血常规散点图及报警信息提示异常。(见图1)

  瑞氏-吉姆萨染色后进行镜下复检。外周血镜下可见大量的原始、幼稚淋巴细胞(图2、图3),一定比例的原始粒细胞(图4、图5)和原始、幼稚单核细胞(图6、图7)。另外,在一些成熟粒细胞内还可见Auer小体样结构(图8、图9)。

  最终回报临床的血常规结果中白细胞分类为:中性粒细胞31%、淋巴细胞6%、单核细胞1%、嗜酸性粒细胞1%、原始粒细胞2%、中幼粒细胞6%、晚幼粒细胞4%、原始及幼稚单核细胞4%、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45%。

  外周血镜下同时可见大量原始、幼稚淋巴细胞,一定比例的原始粒细胞和原始、幼稚单核细胞,我们首先考虑是否为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(MPAL)?

  止凝血功能检查:凝血酶原时间13.5s、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2s、D-二聚体1.04mmol/L。

  骨髓细胞形态检查结果:骨髓片中骨髓增生极度活跃;粒系统比例减低,部分成熟阶段粒细胞胞浆中可见Auer小体样结构;红系受抑;淋巴细胞比例大致正常;原始细胞占54%,此类细胞胞体中等大小,圆形或椭圆形,可见伪足凸起,胞浆量少,嗜碱性,染色质呈细颗粒状,可见2-5个核仁。

  流式免疫分型结果:在CD45/SSC点图上设门分析,P5门内细胞分布区域可见异常细胞群体,约占有核细胞的53.1%,表达HLA-DR、CD2、CD7、CD38、CD99、CD117、cCD3,部分表达CD13、CD34、TdT,不表达CD1a、CD4、CD5、CD8,为幼稚T淋巴细胞。结论:考虑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(ETP-ALL可能),髓系累及待排。

  综合患儿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,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6诊断分型标准及中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(2018年版),临床诊断为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(ETP-ALL)。

  本例患儿发病时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,外周血可见大量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,同时可见幼稚粒细胞,部分成熟粒细胞内还可见Auer小体样结构。给予患者完善骨髓穿刺及免疫分型等相关检查最终诊断为ETP-ALL,伴有FLT3-ITD突变。

  FLT3突变多见于髓系疾病,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较为少见。ETP-ALL的基因突变谱更接近于急性髓系白血病,较易出现FLT3突变,但缺乏T-ALL的基因改变特点,如NOTCH1活化性突变和CDKN2A/B缺失等改变。

  ETP-ALL单纯采用ALL的化疗方案治疗预后较差,既往研究表明ETP-ALL对含阿糖胞苷治疗方案反应较好,因此我们给予患者应用DVLCP联合阿糖胞苷的方案进行诱导化疗。

  患儿诱导化疗过程比较顺利,治疗第15d复查骨穿骨髓MRD示CD45dimCD7st的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4.75%,还表达CD117、cCD3,部分细胞表达CD99,考虑为异常幼稚T淋巴细胞,诱导治疗结束后复查骨髓MRD已经转阴。此后,我们给予患者应用CCLG-2018高危方案进行化疗。患者现治疗10个月,期间骨髓MRD持续阴性,目前仍于我院规律化疗治疗。

  ETP-ALL患者预后较差,但近期研究表明早期采取有效的强化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疗效。对于ETP-ALL患者建议给予高危ALL治疗方案,可加入阿糖胞苷等髓系白血病化疗药物,同时伴有相应基因突变的患者可加用BCL-2或JAK治疗。

  ETP-ALL在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是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(T-ALL)的一种独立亚型[3],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,临床上表现为高度侵袭性。

  有研究表明,ETP-ALL的白血病细胞是刚刚从骨髓迁移至胸腺的早期胸腺祖细胞,作为胸腺中最原始的T细胞祖细胞群,保留了部分干细胞特性,有向髓系分化的潜能,仍带有一些髓系和干细胞的免疫表型及遗传特点[1,4-5]。

  ETP-ALL患者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,且其基因表达的高度异质性尚未被完全认识,检测到的突变也并非其所特有[6],因此流式细胞术(FCM)是ETP-ALL的主要检测手段。

 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淋巴造血肿瘤组织分类对ETP-ALL的标准为:(1)CD7+、CD1a-、CD8-,同时有1个或多个髓系/干细胞标记,如CD34、CD117、HLADR、CD13、CD33、CD11b或CD65;(2)CD5不表达或弱阳性表达;(3)这类疾病也可以特征性地表达CD2和cytoCD3,可能也表达CD4,但这3点不作为ETP-ALL的定义标准。[3,6]

  首诊检验人员在外周血中见到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、原始粒细胞及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,首先考虑有可能是MPAL,方向是否正确呢?这两种疾病有什么关系呢?

  MPAL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和免疫学表型具有髓系和淋巴系特性,同时表达两系或两系以上的标志,可能为B-M/T-M或B-T-M[6],因此ETP-ALL的诊断可能与具有T/M表型的混合急性白血病相混淆。尤其仅凭外周血细胞形态更是无法将二者相鉴别,而流式细胞术的解释是鉴别和诊断二者的决定条件。

  ETP-ALL恶性程度高、预后不良、长期生存差。目前对于该疾病的研究并不十分透彻,仍需继续积累相关资料及经验,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,尽早诊断及早治疗,改善患者生存预后。

  虽然ETP-ALL需要通过独特的免疫表型被确诊,但细胞形态对疾病的诊断仍然可以起到警示作用,因此也就更需要我们在平日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,尽可能为临床提供线索,避免误诊,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生存机会。

  ETP-ALL是2016年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提出的一种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建议分类亚型,占儿童T-ALL的12.0%~16.2%,在T-ALL中的发生率更高,可达22.1%。临床上表现为高度侵袭性,常出现乏力、头晕、出血倾向、发热、盗汗、体重减轻、淋巴结肿大等白血病细胞浸润组织、器官引起的相关症状,患者病程较长、预后较差。原始细胞起源于干细胞向T细胞分化起始阶段,具有髓系和T系双向发育能力。ETP-ALL存在特殊的细胞形态,有时会造成诊断上的混淆。其诊断主要依靠免疫表型:既有早期T细胞分化标志(cCD3+、CD1a-、CD8-、CD5dim/-),又有髓系和干细胞的标志抗原有一个或多个阳性(CD34、CD117、HLA-DR、CD13、CD33、CD11b、CD65)。这些病例大多数也表达TdT。ETP-ALL也恒定表达CD7,是T-ALL最敏感的抗原,但特异性不强。CD135(FLT3受体)是另一种表达于TCR重排之前的非常早期的正常前体T细胞,并且也表达于ETP-ALL。ETP-ALL与T/髓系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具有许多共同特征,但根据定义,ETP-ALL不表达MPO。髓系主要依据MPO表达来定义,较少见情况下依据MPO-单核细胞分化模式。髓系MPO表达包括细胞化学检测≥MPO阳性为3%,流式细胞术≥为10%,明确MPO表达于白血病细胞而不仅仅是残存的正常母细胞。没有MPO表达的AML的髓系分化也可以通过至少两种髓系相关标志物(CD13、CD33和/或CD117)的强表达来证实。其中一个细胞群(或罕见两个细胞群)可能少于20%。其中一个细胞群可以少到什么程度,并且仍然可以称为MPAL,并没有严格的下限。然而,其中一个细胞系中只有5%的细胞出现时,诊断应小心,特别是在ALL未完全取代骨髓的一些病例中,可以看到少量残留的正常髓系细胞。ETP-ALL相关基因突变较少见,如NOTCH1、CDKN1/2等常见于T-ALL的突变在ETP-ALL患者中的发生率较低,而髓系相关基因突变频率高。儿童患者群体中常见有调节细胞因子受体和RAS通路的激活突变(NRAS、KRAS、FLT3、IL7R、JAK3、JAK1、SH2B3、BRAF);干扰造血(GATA3、ETV6、RUNX1、IKZF1、EP300)以及组蛋白修饰(EZH2、EED、SUZ12、SETD2、EP300)的失活突变。而在患者中影响DNA甲基化的突变DNMT3A、IDH1、IDH2、TET2、TET3、WT1等在ETP- ALL患者中的发生率也较高。

  Auer小体在瑞姬氏染色下,在胞浆中表现为紫红色棒状小体,长约1~6μm,单独一条分布或数条呈柴捆样排列分布,Auer小体在AML诊断、MDS、MDS/MPN分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。电镜显示Auer小体与胞浆内颗粒结构相似。细胞化学染色Auer小体过氧化物酶、糖原染色、苏丹黑、酸性以及碱性磷酸酶阳性;但脂肪酶或核酸染色呈阴性。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染色均支持Auer小体来源于嗜苯胺蓝颗粒。因此认为Auer小体是由溶酶体融合而成的。

  类奥氏小体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、浆细胞骨髓瘤、幼淋巴细胞白血病、滤泡细胞性淋巴瘤、结内边缘区淋巴瘤、淋巴样浆细胞淋巴瘤等。电镜显示这些类奥氏小体物质为溶酶体来源,有些为聚集的免疫球蛋白或κ型轻链。

  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出现Auer小体一般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后,病例中的“Auer”小体可以通过化学染色和电镜观察加以鉴别。


杏彩体育注册 上一篇:上海仪电物光WJL-602 WJL-606激光粒度 下一篇:如此特别的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您见过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