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中一位被誉为“激光女神”的科学家,成功帮助中国突破了西方技术封锁,被美国专家称为“比核弹还恐怖的女人”。
20世纪初,爱因斯坦证明了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,并提出了“受激辐射”理论,这便是激光技术的原理。
1960年7月,美国物理学家西奥多·梅曼,在加利福尼亚的休斯空军试验室,进行了人造激光的试验,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在此诞生,
武器制造商,看中了激光武器的高能量、单色性以及出色的方向性等优点,将其广泛应用于多种武器系统。
据统计,1972年到1973年,美国海军在越南河内及沿海地区投下的“宝石路”,其命中率达到48%,而以前所用的炮弹命中率只有5%。
这项技术的突破,不但使人类了解到了光能的威力,同时也为各国研制出激光武器,带来了希望和动力。
这些优点不仅使得激光武器在经济上更具吸引力,同时也强化了其在战场上的优越性,为未来军事行动提供了更为灵活和高效的打击手段。
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,激光武器必然会在未来的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,并为整个世界的军事格局带来改变。
基于此背景,中国就出现了一位打破美国科技封锁的“激光女神”——侯静,美国专家称她为“比还可怕的女人”。
姜文汉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光学专家,是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的奠基人,为我国光电科技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她本来是打算留在母校,继续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,却不想学校的一次学术交流,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道路。
在我国的激光学领域,赵伊君院士可以说是泰斗级的人物,是我国高能激光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。
因此在军事应用方面,超连续谱光源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光源,尤其是在干扰和欺骗敌方光电传感器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。
赵伊君院士说道:“超连续谱光源,能够覆盖光电传感器设备的整个工作阶段,且无法进行防护,可以说是未来作为光电对抗的完美光源。”
但当她敏锐地认识到“超连续谱光源”在军事上的巨大潜力和应用前景后,便下定决心要以此为未来的研究方向,为我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。
在这个过程中,她逐渐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,深入了解了一个又一个复杂的技术原理。
为了追求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更卓越的科研成就,侯静在2007年积极争取到了,前往英国巴斯大学深造的机会。
侯静毕业后,不但提出了光谱控制的新方法,还积极提出了合作开展“光谱可控的高功率超连续谱光源”研究的构想。
不仅为我国在超连续谱光源领域的科研事业,做出了卓越的贡献,也为整个激光技术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虽然面对美国全方位的技术封锁,但侯静和她的团队通过努力,最终使得中国在超连续光谱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。
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,侯静率领的研究小组攻克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瓶颈,以高平均功率和全光纤化为攻关目标。
2016年,侯静的研究团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成功研发出两种新型金属光子晶体光纤,使中国成功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,高功率“超连续谱光源”技术。
同时,侯静带领团队解决了激光散射问题,使得激光武器在战斗速度上每秒超过30万公里,大大提升了远距离发射激光武器的威力。
侯静所带领的研究小组,在短时间内取得的巨大成功,不仅是对美国技术封锁的突破,也缩小了中美在激光领域三十年的技术差距,使中国在该领域跃居世界领先地位。
例如名为“沉默猎手”的激光防空系统,就充分利用了侯静的研究成果,具备强大的性能和先进的技术。
“沉默猎手”激光防空系统的激光武器,专门用于拦截大批低空无人机,最大射程达到4000米,功率高达30千瓦,甚至可以穿透800米外5层2毫米厚的钢板。
中国研发的激光武器中,尤为引人瞩目的是“死光A”激光发射装置,它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,被设计用于击毁敌方人造卫星、太空站以及宇宙飞船。
实验证明:“死光A”在锁定目标的瞬间到摧毁并击穿敌核潜艇仅需2.5秒,持续照射5.2秒后,潜艇便出现层裂、融化甚至气化,整个摧毁过程不到1分钟。
侯静引领的激光技术,不仅在军事领域取得显著成就,同时在民用领域,也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,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。
在工业方面,激光技术以其高效的特性,如泥削铁的能力和卓越的精度,为航空、激光切割和焊接等领域,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。
这种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,还推动了工业制造的现代化和智能化,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。
侯静的研究成果,只是中国激光武器领域发展的冰山一角,而未来更为强大和实用的激光武器正呼之欲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