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玮主任常说“药以治病,医以疗心”,这句话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医学的核心使命。在现代社会,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体系的日益复杂化,这一使命仍然是医疗工作的基石。今天,我们就来探讨这一主题,思考如何在复杂的现代医疗环境中,实现这一简单却极其重要的目标。
“药以治病”这四个字,表面看似简单,但其内涵丰富,涵盖了从临床应用、治疗决策到伦理责任的广泛领域,是医学实践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概念。魏玮主任认为,医生的基本职责是治疗疾病,恢复患者的生命健康,每一位医生都应当掌握先进的医学知识和技能,从诊断到治疗再到预后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确和谨慎,以确保能为患者提供科学、有效的诊疗方案。
魏玮主任作为消化系统疾病学科带头人,深耕临床数十年,强调科学规范,中西医并重,度综合治疗脾胃常见病和多发病,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开拓创新精神,领航望京医院脾胃病科快速发展,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头牌专科,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患者。多年以来,魏玮主任将身心全部投入临床工作中,经常深入病房,和患者充分交流,仔细查体,详细讲解,耐心指导患者的诊疗工作,予以最佳治疗方案,充分践行“药以治病”的准则,让无数患者的生命得以续写新的篇章。
所谓“恨人伤心,怨人伤脾,怒人伤肝,恼人伤肺,烦人伤肾,是病者,实由人性心中之生毒而种根,由性理而转于生理耳。” 真正治病,必须由心入手才能根本痊愈。疾病的根源是什么?从心的角度来看,疾病是由怨恨恼怒烦等情绪积聚的结果,是人生的心灵痛苦的来源。中医认为心主神,人的五志七情皆由心神所主管,心神平和,则五脏六腑趋于健康。所以,“疗心”是治病的另一关键。
“医以疗心”理念是对医学人文关怀精神的真正体现,它强调的是医生在治疗疾病的同时,也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。这种关怀超越了传统医疗模式,将患者视为一个完整的人,而不仅仅是病症的集合。在面对疾病时,患者往往会感受到恐惧、焦虑和不确定性。这些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,也会影响病情的恢复和治疗的效果,医生和医疗团队应当通过积极的沟通、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来帮助患者应对这些负面情绪,从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。
作为患者应当意识到,很多疾病的治愈都是从内心深处的反省和解放开始的,这是医生不能替代的最好的药物。爱人,尤其是从心底去爱人、宽恕人,以此来解除自己的烦恼纠结郁闷,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。
主任医师,教授,博士生导师,博士后合作导师,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主任、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,师承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学术思想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“脑肠同调治则治法”重点研究室主任、“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人选、首届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(岐黄学者)、岐黄传承人奖获得者、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,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、首届北京中医榜样人物、首都名中医、国家中药管理战略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消化整合医学分会会长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、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、国家脾胃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,国家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头人、国家重大疑难病久痢(溃疡性结肠炎)中西医协作平台负责人、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带头人(中医药防治消化道癌前疾病)、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药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。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重点项目、科技部中医药行业专项项目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“十二五项目、国家重大疑难疾病-溃疡性结肠炎(久痢)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等国家科研项目10余项。获得国际胃肠电生理协会学术最高奖一Alvarez Award1项、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进步一等奖、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7项。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学术论文250余篇,编写著作7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