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

Beckman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产品中心 > Beckman
Beckman

杏彩体育注册意料之外逻辑之中——一例以孤立性血小板增多为首要表

  在骨髓细胞室带教实习生的过程中,为使专业的知识通俗简单化,曾经这样介绍骨髓增殖性肿瘤(MPNs)的几种常见类型:骨髓增殖性肿瘤,顾名思义,是以骨髓细胞过度增殖
分享至:

返回产品列表
详细介绍

  在骨髓细胞室带教实习生的过程中,为使专业的知识通俗简单化,曾经这样介绍骨髓增殖性肿瘤(MPNs)的几种常见类型:骨髓增殖性肿瘤,顾名思义,是以骨髓细胞过度增殖为特征的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,我们看骨髓细胞,无非就是粒、红、巨三系,粒系过度增殖,需排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(CML);红系参数异常(红细胞高/血红蛋白高/红细胞压积高),要考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(PV)的可能;而巨核系异常增殖,体现在外周血即血小板明显增多,那就倾向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(ET)了;三者可合并或进展为骨髓纤维化(MF),并有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风险。然而,事物有其普遍的规律性,就有其特殊性,一例以孤立性血小板增多为主要表现的CML,让我们在认识临床疾病特殊性和复杂性的同时,也更深刻地反思了MPNs的诊断及鉴别要点。

  患者女,53岁,门诊以“上腹部不适3天,发现血小板增多1天”为主诉入院。入院情况: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闷胀不适,弯腰时加重,伴轻微胀痛,无恶心呕吐、发热腹泻、乏力纳差等不适,1天前于当地县医院查血常规提示WBC 11.73×109/L,HGB 139g/L,血小板1067×109/L,彩超提示脂肪肝,未予处理,为求进一步治疗于我院就诊。

  入院查体:发育正常,营养中等,全身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、紫癜。20余年前因“脾囊肿”行“脾切除术”。辅助检查:甲功五项、自身免疫病筛查无异常。入院血常规(图1):WBC 10.34×109/L,RBC 4.85×1012/L,HGB 135g/L,PLT 1191×109/L。

 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(图2):中性晚幼粒1%分叶核47%嗜酸分叶1% 嗜碱分叶3% 淋巴43% 单核5%,白细胞计数偏高,形态未见明显异常;成熟红细胞大小基本一致,色素充盈可;血小板散在多见,可见大、巨大血小板。

  1.粒系(占54.2%)增生活跃,原始粒占1.2%,早幼粒1.2%,中性中幼粒8.8%,中性晚幼粒7.0%,中性杆状核13.6%,中性分叶核18.4%,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2.2%,各阶段嗜碱性粒细胞占1.8%,粒系形态未见明显异常;

  2.红系(占19.8%)增生减低,各期比值及形态未见明显异常,成熟红细胞大小基本一致,色素充盈可;

  4.全片约见294个巨核细胞,分类25个,其中1个幼稚巨、7个颗粒巨、15个产板巨、2个裸核巨,血小板成堆多见。

  虽然高度怀疑ET,临床除了几种经典的MPN相关的驱动基因检测,还按诊疗标准同时进行了BCR::ABL1融合基因筛查,结果如下:

  BCR::ABL1融合基因定性及定量检测结果显示:BCR::ABL1(P210型)阳性,拷贝数为2925(见图5)。

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(CML)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、主要累及粒系的骨髓增殖性肿瘤,特征性的Ph染色体或BCR::ABL1融合基因阳性可作为CML的遗传学标志。CML起病缓慢,初期症状不明显,逐渐出现乏力、低热、盗汗、食欲减退及消瘦等,临床最突出的特征是脾大。

  患者外周血表现为进行性白细胞数量增加(最高可达1000×109/L),分类中出现不同分化阶段的粒细胞,尤其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,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(NAP)阳性率及积分值明显减低或为零,同时常伴有嗜酸性和(或)嗜碱性粒细胞增多。

  患者按自然病程分为慢性期、加速期和急变期(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第五版中细化了CML的危险因素,不再需要加速期)[1],血小板明显增高可见于30%~50%的初诊病例(有时可高达1000×109/L),随病情进展,血小板可进行性减少。

  同样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,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(ET)主要累及巨核系,以血小板持续增多、血栓形成和(或)出血以及骨髓巨核系增生为特征。ET患者血小板计数多在(1000~3000)×109/L,可见巨大及畸形血小板;白细胞计数多在(10~30)×109/L,分类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,偶见幼稚粒,NAP积分增高。

  本病例患者就诊时血常规显示白细胞稍微偏高,粒细胞形态未见异常,主要以血小板明显增高(1000×109/L)为首发表现,在排除了感染、非感染性炎症、药物、应激状态等常见的引起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因素外,首先考虑ET可能。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巨核细胞较多,各阶段嗜碱性粒细胞可见,但分类计数未超过3%,所以未引起重视,直到MPN相关基因JAK2、MPL、CARL检测结果均阴性,而BCR::ABL1融合基因结果阳性,诊断CML明确。

  经典的CML与ET可通过外周血细胞形态、骨髓细胞形态、骨髓活检及组织化学染色等形态学方面的检查进行初步鉴别,而以孤立性血小板增高为主要表现的CML与ET的鉴别则依赖于MPN相关的分子检测。

  经查阅文献,梳理了几种MPN相关驱动基因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:MPNs患者中JAK2 V617F基因突变发生率非常高,65%~97%的PV,以及23%~57%的ET和35%~57%的PMF患者含有该突变,JAK2基因V617F突变可持续激活下游STAT信号通路,最终导致骨髓造血细胞恶性增殖[2]。

  JAK2 exon12突变常见于JAK2 V617阴性的PV患者,可能表现为孤立性Hb增多的临床特征,而在ET和MF中少见。MPNs患者中除JAK2外,还可能存在其他导致疾病发生的基因突变,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/TPOR是JAK2的同源性受体,在MPL中存在两种获得性突变W515L和W515K,MPL W515L/K突变的细胞对非细胞因子依赖性的增殖及TPO高度敏感,可继发激活JAK2-STAT等信号转导通路。

  CARL是钙网蛋白基因,其突变位点主要存在于第9号外显子中,以插入或缺失为主,有研究表明CARL基因突变主要存在于70-80%的JAK2和MPL突变阴性的ET和MF中[3],可作为MPNs患者的辅助诊断指标。

  1.CML常伴有嗜碱性粒细胞增高,本病例嗜碱性粒细胞偏高是否可作为CML诊断的一点线索?骨髓阅片中可见各阶段的嗜碱性粒细胞,只不过由于计数比例不足3%而未多做思考;

  3.以孤立性血小板增多为主要表现的CML较少见,这种形态学表现“不典型”的病例是否与患者自身的基因负荷(融合基因拷贝数)有关系?这可能需要对更多相关病例进行研究得到证实。

  以孤立性血小板增高为首发表现的CML较少见,对于本病例的诊断,最初考虑ET,后经融合基因检测证实为CML,多少有点出乎意料。当然,形态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,但细胞形态的改变毕竟是基因异常最直观的体现,终归是有迹可循的。通过本病例的诊断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:

  医学是经验之学,也是人学,一份病例就像一个故事,希望我们在了解故事前情的同时,也能把握最真实而全面的信息,助力临床诊疗,给故事一个好的结尾。毕竟,在强调血液病个体化治疗的当前,只有做到精确诊断,才能做到规范化的治疗和长病程的管理。


杏彩体育注册 上一篇:持续性低钾血症原因你猜得到吗? 下一篇:警惕!头孢的10种“死法”(附临床案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