戈登链球菌(Streptococcus gordonii),属于链球菌属中的甲型溶血性链球菌(又称为草绿色链球菌),是血液链球菌群中的一种。显微镜下呈球形或卵圆形,链状排列,革兰染色阳性,是口腔正常菌群的一部分,大量存在于牙齿的表面、牙龈周边,多为机会致病菌,致病性较弱,通常不引起致病。
当免疫力下降、受到外伤、发生侵入性医疗操作后,可引起感染。拔牙、刷牙不当等引起的创伤可导致短暂的菌血症,是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致病菌。感染性心内膜炎(infective endocarditis,IE)虽然在临床上并不常见,但它引起的后果却极为严重,甚至危及生命,因此早期诊断治疗极为关键[1]。
患者男,16岁,因“发热4月余”于2023年11月15日15时入院。患者于4月前开始反复发热,发热时体温波动在38~41℃之间,恶寒战栗,全身乏力,头晕头痛,胸闷气短。于2023年8月15日起先后前往当地卫生院、县人民医院、县中医院及某三甲医院就诊,诊断与治疗不详,效果不佳,症状时有反复。
2023年11月13号再次前往当地县人民医院就诊,心脏彩超结果如下:感染性心内膜炎,左房室增大,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,二尖瓣前叶、二尖瓣腱索、左房后壁赘生物形成,二尖瓣前叶脱垂、重度返流,轻度三尖瓣返流,左室收缩功能测定在正常范围,诊断为“感染性心内膜炎”,未予特殊治疗,现为求进一步诊疗,遂至我院门诊就诊。
入院查体:体温38.2℃,血压:96/59mmHg。心尖搏动有力,心率63次/分,率齐,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,未闻及心包摩擦音。无Roth斑、Janeway损害、Osler结节。
实验室相关检查:白细胞计数14.21×109/L,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.5%↑,红细胞计数2.94×1012/L↓,血红蛋白79g/L↓;凝血酶原时间16.1↑秒,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0.20秒↑,纤维蛋白原4.24g/L↑;血沉(ESR):78mm/h↑;风湿三顶(ASO\RF\CRP)测定:C反应蛋白90.180mg/L↑;降钙素原0.629 ng/mL↑,心肌酶测定:α-脱氢酶381U/L↑,乳酸脱氢酶413U/L↑;心脏标志物检测:脑利钠肽前体4297pg/mL↑,CTNT定量799.7ng/L↑。具体检验结果如下:
结合患者临床症状、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,初步诊断:感染性心内膜炎,在使用抗生素前立即抽血送检血培养两套,需氧厌氧各两瓶。随后经验性用药,予青霉素钠400万单位Q6h抗感染治疗。18小时后血培养瓶报阳。镜下涂片,观察到革兰阳性球菌,呈单个,成双或短链状排列,见图1。
立即电话报告临床医生,继续予青霉素钠400万单位Q6h抗感染治疗,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。阳性瓶转种血平板,二氧化碳温箱培养24小时后,血平板长出灰白色,凸起状,边缘整齐,表面光滑,α溶血的小菌落,见图2。
经质谱仪(MALDI-TOF MS,Bruker)鉴定为戈登链球菌,分值2.121,如图3。立即上报临床医生,继续予青霉素钠抗感染治疗,严密观察病情变化。
11月18日微生物药敏结果显示:青霉素敏感,红霉素、四环素和克林霉素耐药,见图4。继续予青霉素治疗。11月19日,患者仍旧发热,最高体温39.8℃,治疗效果欠佳,经药学部会诊后,更换抗生素为头孢曲松+万古霉素治疗。11月24号患者体温下降,恢复正常,治疗有效,抗生素降阶为青霉素治疗。于12月4日出院,嘱出院后继续青霉素抗感染4周(400万单位 静滴 Q6h)。
IE是由病原微生物经血行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,从而引起心脏结构破坏。典型的病理表现是赘生物,是指由纤维蛋白、血小板、炎症细胞及微生物菌落组成的团块。当赘生物脱落时,会随血流播散引起组织器官感染及梗死,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染性疾病。
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上起病隐匿,病程较长,常引起心脏结构破坏、病原体在体内播散、赘生物脱落导致栓塞等严重并发症,病死率极高[2]。在我国,引起IE的主要致病菌仍然是草绿色链球菌[3]。草绿色链球菌是口腔、上呼吸道、胃肠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,毒性较弱[4]。
草绿色链球菌主要分为五大类,包括:血液链球菌群、变异链球菌群、唾液链球菌群、缓症链球菌群、咽峡炎链球菌群。本例培养出的戈登链球菌是血液链球菌群中的一个种[5]。导致口腔损伤、黏膜屏障被破坏的口腔操作如洁牙、拔牙,口腔溃疡等,引起链球菌从粘膜表面,皮肤或局部感染灶进入血流,引起菌血症,破坏心脏结构,被认为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密切相关[6]。
在本案例中,该患者从出现发热症状到确诊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,为求医来回奔波数个医院,耗费了巨大的时间精力,如何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率仍然值得关注。
患者入院第2天血培养报阳,涂片革兰染色镜下看到紫色的球菌,单个、成双或短链状排列,考虑链球菌感染,最后经质谱仪鉴定为戈登链球菌。结合患者心脏彩超显示及临床症状,符合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依据,故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明确,病原菌为戈登链球菌。
最开始临床经验性给药,予青霉素钠400万单位Q6h抗感染治疗,药敏结果回报后也提示青霉素敏感,但经过4天抗感染治疗,患者体温并未下降,病情没有好转。实验室药敏结果提示,青霉素、氨苄西林、头孢曲松、利奈唑胺、万古霉素、美罗培南、左氧氟沙星和达托霉素均为敏感;红霉素、四环素和克林霉素耐药。
根据CLSI药敏规则,对于临床上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感染,首选青霉素和氨苄西林。但本例患者临床使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,考虑为患者免疫力下降,从而使细菌感染更为严重或药物剂量不足。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感染方案,使用头孢曲松+万古霉素联合治疗。6天后,患者临床症状好转,体温恢复正常。于12月24日降阶梯治疗,改为青霉素治疗,直至12月4日患者痊愈出院。
出院当天复查血培养,培养七天为阴性。嘱患者出院后继续青霉素抗感染4周(400万单位 静滴Q6h),患者随访至今病情未复发。研究表明,利奈唑胺、万古霉素对草绿色链球菌的敏感性为100%。因此,对于感染草绿色链球菌的患者若存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,或存在重症感染合并耐药菌高风险的情况时,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可做为理想的药物选择[7]。
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IE大多起病隐匿、病程长,这可能与草绿色链球菌毒力弱,所致临床症状轻且不典型,患者不重视就医较晚有关。患者常常以发热为首发症状,多就诊于感染科、风湿疾病科,临床医生易误诊为风湿免疫性疾病,容易导致漏诊、误诊。因此,临床医生碰到此类情况时,应详细询问病情,注重心脏检查,必要时送检血培养,避免延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。
[5]陈东科,主编.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[M].1版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1:206.
[7]吴雨声,田素飞,褚云卓,草绿色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学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[J].中国医科大学学报,2023,52(2):160-163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