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(MDS)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髓系异质性克隆性疾病,其特征为髓系发育异常,表现为无效造血,难治性血细胞减少,高分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(AML)转化。MDS伴环状铁粒幼细胞(MDS-RS)是WHO2016 MDS亚型之一。
男性,73岁,全血细胞减少9月,头晕,乏力4月入院。患者9月前查血常规三系减少,未予重视,4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,乏力,伴纳差,消瘦,近4月体重下降约5kg,伴胸闷气急入院。
查体:体温36.9度,神志清,呼吸平,颈软,两肺呼吸音粗,可及湿罗音,腹膨隆,无压痛,肝脾肋下未及,全身皮肤轻度黄染,可见散在出血点,双下肢明显浮肿。
骨髓细胞学检查:有核细胞增生活跃,红系易见病态造血现象,部分细胞胞质不完整,可见空晕,如箭头所示:
环形铁粒幼细胞(RS)很早就被视为红系发育异常的表现(换句线年FAB协作组首次提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(MDS)分型时,其中就包括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(RARS)。
第4版《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》有以下论述:“环铁粒幼红细胞为胞质中含有铁粒≥6粒,围绕核周排列成1/3圈以上者;WHO标准为沉积于胞质铁粒≥10颗,环核周排列≥1/3者”也许你会对这里的WHO标准感到陌生,其实这是第3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(2001年)的标准,到了第4版(2008年)WHO分类,RS的定义就改成了大家熟悉的铁粒≥5颗,环核周排列≥1/3,并沿用至今。
随着案例的积累,人们发现:①含空泡/空晕的红系前体细胞往往是环形铁粒幼细胞;②环形铁粒幼细胞并不都是肿瘤性的,也可能是反应性(一过性)的。
下图是国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形态学工作组(IWGM-MDS)提供的,他们认为第一排和第二排最右侧的细胞才是环形铁粒幼细胞。
这一版规定的血细胞减少是指血红蛋白 < 100 g/L,血小板 < 100×109/L,中性粒细胞 <1.8×109/L。在其他条件符合的前提下,RS≥15%肯定归入MDS-RS;在其他条件符合的前提下,若存在SF3B1突变,则RS≥5%就可以归入MDS-RS。
第5版WHO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修订为骨髓增生异常肿瘤,但缩写仍然是MDS。这一版的MDS分型如下:
这一版规定的血细胞减少与修订第4版不同,是指男性Hb 130 g/L,女性120 g/L;中性粒细胞1.8×109/L;血小板150×109/L。新版将MDS-RS修改为“MDS伴低原始细胞和SF3B1突变”,在原始细胞比例和细胞遗传学改变符合的前提下,存在SF3B1突变即可归入该病种,无需考虑RS比例;另外还提到,无SF3B1突变而RS≥15%的病例也归入此类(可使用术语“MDS伴低原始细胞和环形铁粒幼细胞”)。
除了第5版WHO分类,修订第4版WHO分类还有一个更新体系——国际共识分类(ICC),其MDS分型中有一个亚型是“MDS伴SF3B1突变”,其诊断标准如下:
总体而言和第5版WHO的“MDS伴低原始细胞和SF3B1突变”差不多。另外ICC的血细胞减少标准也与第5版WHO相同。
该患者老年男性,全血细胞减少9月,根据MDS最低诊断标准,符合必备条件和确诊条件,即该患者存在血细胞减少,发育异常(红系胞质空晕),环铁伴SF3B1突变,染色体异常。根据修订第4版WHO分型,MDS伴环状铁粒幼细胞(MDS-RS)分两型,即MDS-RS-SLD和MDS-RS-MLD,两者的区别就是前者为单系发育异常,血细胞为1-2系减少,后者为2-3系发育异常,血细胞为1-3系减少。本例具有粒红两系病态造血,倾向于诊断为MDS-RS-MLD。
另外,本例完全满足ICC分型MDS伴SF3B1突变的诊断标准;因此我们认为,本例按照第5版WHO分型,应诊断为MDS伴低原始细胞和SF3B1突变,按照ICC分型则应诊断为MDS伴SF3B1突变。
含空泡/空晕的红系前体细胞提示存在环形铁粒幼细胞,还能进一步提示存在SF3B1突变存在。当RS≥15%,通常具有独立的诊断价值,并且SF3B1突变与预后良好相关,无此突变者预后差,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形态学分析来预测基因突变及预后,提示临床进行相关基因检测,为血液病精准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。
[1]卢兴国,叶向军,徐根波.骨髓细胞与组织病理诊断学[M]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20
[2]高海燕,刘亚波,吕成芳,陈雪艳.血液病临床检验诊断[M]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21.3
[3]尚红,王毓三,申子瑜.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[M].4版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4
[9]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.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(2019年版)[J].中华血液学杂志,2019,40(2):89-97.